聚合硫酸鐵簡介:
聚合硫酸鐵是一種性能優越的無機高分子混凝劑,形態性狀是淡黃色無定型粉狀固體,較易溶于水,10%(質量)的水溶液為紅棕色透明溶液,吸濕性。聚合硫酸鐵廣泛應用于飲用水、工業用水、各種工業廢水、城市污水、污泥脫水等的凈化處理。
化學品中文名稱:聚合硫酸鐵,固體聚合硫酸鐵 (簡稱固體聚鐵或SPFS)
分子式:[Fe2(OH)n(SO4)3-n/2]m (其中n<2, m=f(n))
技術說明書編碼:BK-113-06
有害物成分:硫酸鐵(聚合)
硫酸鐵含量:20-21%
CAS No.:35139-28-7
主要成分:純品
外觀與性狀:黃色或紅褐色無定形粉末或顆粒狀固體。
pH(10g/L水溶液):2-3
熔點(℃):190(253kPa)
沸點(℃):無資料
相對密度(水=1):2.44
相對蒸氣密度(空氣=1):無資料
飽和蒸氣壓(kPa):0.13(100℃)
溶解性:易溶于水、醇、氯仿、四氯化碳,微溶于苯。
聚合硫酸鐵特點:
1、新型鐵鹽類無機高分子絮凝劑;
2、混凝性能優良,礬花密實,沉降速度快;
3、凈水效果優良,水質好,不含鋁、氯及重金屬離子等有害物質,亦無鐵離子的水相轉移,無毒,無害,可靠;
4、除濁、脫色、脫油、脫水、除菌、除臭、除藻、去除水中COD、BOD及重金屬離子等功效顯著;
5、適應水體pH值范圍寬為4-11,較佳pH值范圍為6-9,凈化后原水的pH值與總堿度變化幅度小,對處理設備腐蝕性小;
6、對微污染、含藻類、低溫低濁原水凈化處理效果顯著,對高濁度原水凈化效果尤佳;
7、投藥量少,成本低廉,處理費用可節省20%-50%。
聚合硫酸鐵性能指標:
項 目 | 指 標 | |
GB14591-2006(Ⅱ) | 本產品 | |
全鐵含量,%,≥ | 18.5 | 19.1 |
還原性物質(以Fe2+計)含量%,≤ | 0.15 | 0.01 |
鹽基度,% | 9.0-14.0 | 14.0 |
pH(1%水溶液) | 2.0-3.0 | 2.4 |
砷(As)含量,%,≤ | 0.0008 | 0.0001 |
鉛(Pb) 含量,%,≤ | 0.0015 | 0.0001 |
不溶物含量,%,≤ | 0.5 | 0.4 |
聚合硫酸鐵應用:
新型鐵鹽類無機高分子絮凝劑,主要用于凈水效果優良,水質好,不含鋁、氯及重金屬離子等有害物質,亦無鐵離子的水向轉移,無毒,無害,可靠,除濁、脫色、脫油、脫水、除菌、除臭、除藻、去除水中COD、BOD及重金屬離子等功效顯著等。也用于工業廢水處理,如印染廢水等,在鑄造、造紙、醫藥、制革等方面也有廣泛應用。
聚合硫酸鐵工業廢水處理中的應用:
1、印染廢水處理,替代傳統低分子鐵鹽和鋁鹽的混凝劑,相對傳統混凝劑用量大、混凝效率低、有鋁離子等殘留易造成二次污染的特點,聚合硫酸鐵的投加量在150ppm左右,其用量小,對COD和色度的去除率高,較佳pH值條件為:8.0。
2、電鍍污水處理,可做混凝劑和破絡劑。絡合物主要是銅-氨絡合物,其性質穩定,pH=11,難以與堿、聚鋁等混凝劑直接發生沉淀反應。還可以用作中水回用。
3、造紙廢水處理,替代聚合氯化鋁、硫酸鋁等,用作混凝劑,還可以用作造紙污泥脫水,在造紙廢水處理白水回收工序中不可以用聚合硫酸鐵(含強陽離子的聚合物),只能用聚合氯化鋁。
聚合硫酸鐵使用方法:
本產品廣泛應用于生活飲用水,工業循環水及化工、石油、礦山、造紙、印染、釀造、鋼鐵、煤氣等行業工業廢水的凈化處理,對不同地區不同種類的水源均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1、使用時,一般將液體聚合硫酸鐵配成10%-50%的水溶液(在源水濁度較高時可直接投加),固體聚合硫酸鐵配成10%-30%的水溶液,然后根據具體情況將配好的溶液按較佳的條件和藥量投入,經充分攪拌后可得到較佳的混凝效果。
2、用量可根據原水的不同渾度,測定較佳投藥量,一般混濁(濁度在100-500mg/L)水,每千噸使用本品30-50公斤,非飲用水高濁度工業污水可適當投加量 。
3、工業廢水處理時,將一等品聚合硫酸鐵稀釋至1-2倍的水溶液。在原水濃度較高、處理水量較大時,可直接投加。然后根據試驗室模擬試驗的結果按較佳的工藝條件和藥量投加,經充分攪拌、混凝沉降后,可以得到澄清的出水。
4、凈水廠亦可稀釋2-5倍后投加。投加量的確定,根據原水性質可通過生產調試或燒杯實驗視礬花形成適量而定,制水廠可以原用的其它藥劑量作為參考,在同等條件下本產品與固體聚合氯化鋁用量大體相當,是固體硫酸鋁用量的1/2-1/3。如果原用的是液體產品,可根據相應藥劑濃度計算酌定,大致按重量比1:3而定。
5、大量實踐證明,普通聚合硫酸鐵在多數情況下難以達到預期的目的,一般情況下需要根據使用介質、使用地點進行劑型選擇試驗,來確定合適的聚合硫酸鐵劑型和初步使用量,再進行工業化動態試驗,來確定較佳投藥點和較佳投藥量,以利于聚合硫酸鐵在礦冶領域應用范圍的不斷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