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氯化鋁(PolyaluminiumChloride),簡稱PAC,通常也稱作堿式氯化鋁、聚羥基鋁等,它是介于氯化鋁和氫氧化鋁兩種物質之間的一種水溶性無機高分子聚合物,通常以通式Aln(OH)mCl3n-m來表示,其中n代表聚合程度,這取決于制備過程中的多方面因素,m表示某種聚合氯化鋁產品的中性化程度,即氫氧根離子取代氯離子的多少程度。由此可見,聚合氯化鋁所代表的并不是某一種特定的無機化合物,而是一系列無機聚合物的總稱。
聚合氯化鋁的聚合程度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而其中較直接、對其中影響較大的是其中氫氧根的含量,因此,人們通常將OH-和Al3+的比值稱為堿化度(也稱作鹽基度),作為其特性參數來描述聚合程度,而尤以后者使用更為普遍。
聚合氯化鋁的堿化度按如下公式定義:
堿化度B(%)=[OH-]/3[Al3+]×100
其中,[OH-]和[Al3+]分別表示氫氧根和鋁離子的摩爾濃度,不難發現,堿度還可表示為:
堿化度B(%)=m/3n×100
也有一些習慣用羥鋁比([OH-]/[Al3+])來表示的,但其實質上是相同的。
如前所述,聚合氯化鋁是一系列復雜鋁聚合體的混合物,其中較簡單的聚鋁形式是二聚體,如圖所示:
它是由兩個呈正八面體的水合鋁離子生成,其中兩個共享的羥基取代了原有的四個水分子而將兩個鋁離子聯結在一起,其化學式可表達為:Al2(OH)2(H2O)84+。由于聚合物的絮凝能力是隨其所帶電荷呈指數上升的,所以,正四價聚合鋁離子的絮凝能力相當于三價鋁離子單體的十倍。隨著堿化度的提高,聚合鋁的聚合度及其所帶陽離子的電荷也會進一步增加。例如,六聚體Al6(OH)12(H2O)126+帶有六個陽電荷,平均每個鋁單體所帶陽電荷為一個,但它對陰離子物質的絮凝能力卻比帶有三個陽電荷的鋁單體和平均每個鋁單體帶有兩個陽電荷的二聚體要強大得多。
每種聚合氯化鋁所包含的聚核型式和數量都因生產工藝和生產條件的不同而不同,甚至于相同堿化度的聚合氯化鋁,其聚合體的組成也各不相同,因為這其中還有一個聚合鋁產品的有效固含量的因素。工業上生產的聚合氯化鋁液體產品的濃度(即有效固含量)一般為20-50%,這相當于6-23%的Al2O3含量,其pH值在1.5至4.0之間不等。
聚合氯化鋁產品通常按其堿化度(鹽基度)的大小來區分,一般可將其分為三類:低堿化度聚合氯化鋁(堿化度為0-16.67%)、中堿化度聚合氯化鋁(堿化度為16.67-50%)和高堿化度聚合氯化鋁(堿化度為50-83.3%)。用于造紙濕部的典型聚合氯化鋁多數為低或中等堿化度的聚合氯化鋁,而高堿化度聚合氯化鋁多用作水處理或污水處理的絮凝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