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氯化鋁項目的經濟效益與規模及工藝路線有關,下面列舉幾個不同規模及工藝路線生產PAC的經濟效益回報情況。
1.10kt/a高嶺土工藝PAC(固體)生產裝置
該裝置還包括10kt/a煅燒高嶺巖、5142t/a硅粉填料。項目總投資4946.74萬元,其中固定資產投資3963.86萬元。項目投產后,年銷售收入10134.86萬元,利潤2609.43萬元,投資利潤率為52.75%。
2.粉煤灰工藝PAC(固體)生產裝置
酸溶粉煤灰法生產PAC是一項變廢為寶、生產成本低、工藝過程簡單、操作可靠的技術。利用粉煤灰生產凈水劑PAC,每t產品需粉煤灰1t、鹽酸1t及少量助溶劑和堿液,同時可得0.25t氯化銨副產品,其沉渣還可用作制磚、鋪路等綜合利用。3000t/a規模的工藝裝置需設備投資105萬元、輔助生產投資35萬元、公用工程及罐區投資25萬元。由于該工藝在常溫、常壓下進行,能耗低,可靠性強,PAC生產成本僅450元/t左右。氯化銨收入忽略不計,3000t/a規模年利潤亦在600萬元左右。
3.1000t/a絮凝劑(復合聚合氯化鋁)生產線
采用由天然鋁土礦加工的鋁礦粉為原料,經鹽酸反應、高溫聚合、復配加工而得產品,該品集有機絮凝劑(HCA)和無機絮凝劑(聚合氯化鋁)的優點于一體。該產品中配有少量鐵元素,以滿足人體的需要,克服了各種凈水劑單一使用的缺點,對各種濁度和溫度范圍的原水均能達到快速凈化效果。并對污染廢水也有較好的凈化作用。
年產1000t液體產品需2-3t反應釜一個,低壓鍋爐一臺,各種規格耐酸池10個,包裝塑料桶一批,共需投資10萬元左右。如要生產固體產品,只需加干燥設備即可。用電容量6-7kW,自來水耗量5t/日。生產用房100m2,生產工人10名,流動資金20萬元。
該產品的主要原料為高鋁礦粉和鹽酸,原料來源廣、價格低,原料成本為500-750元/t,工廠綜合成本約為700-900元/t。市場售價為1400-1500元/t,全年產值為140-150萬元。利稅為60-70萬元。
4.煤矸石工藝PAC生產裝置
利用煤矸石為原料生產PAC,工藝簡單、操作方便,原材料消耗量少,產品質量易控制。該技術投資50-80萬元,可形成2000t/a規模,產值400萬元左右,綜合噸成本與用其它材料為原料相比,噸成本下降100-300元不等,年可增加經濟效益20-60萬元。
5.3000t/a研石灰工藝PAC(固體) 生產裝置(副產白炭黑系列產品)
原料要求:煤矸石、矸石渣、矸石灰或電廠灰等,其中Al2O3大于或等于25%、SiO2大于或等于55%。
對于含Al2O3≥30%、SiO2≥55%的矸石灰,每噸能生產0.6t聚合氯化鋁、水玻璃0.4t、白炭黑0.25t,產品銷售值3000元/t,生產成本2000元/t,這樣一個年處理5000t矸石灰的工廠,基建設備總投資450萬元,利稅500萬元。
總之,聚合氯化鋁的投資與回報較大,是一個好的投資項目。如果上該項目,建議規模要大,這樣效益也大。目前新建聚合氯化鋁裝置一般在萬噸級以上。我國華南地區較大的化工企業南寧化工集團公司20kt/a聚合氯化鋁擴建工程目前已開工,該項目投資1200萬元,將于年內出產品,以滿足市場需求。據介紹,聚合氯化鋁市場看好,南化集團去年首期投產的8000t/a裝置所生產的高純聚合氯化鋁目前供不應求,產品暢銷國內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