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絮凝性能比較以及中試規模的應用,表明聚合氯化鋁具有用量少、污泥少、除濁率高、對出水pH影響小等優點,是石油化工污水回用處理中的理想絮凝劑。
石油化工污水,一般在污水凈化廠經隔油、氣浮和生化處理之后外排,在當前水資源短缺、用水量日益增加的形勢下,迫切希望回用污水、我們開展了凈化廠處理過的石化污水進一步深度處理的中試研究,以期回用為循環冷卻水,處理過程包括生物接觸氧化、絮凝沉淀、過濾、消毒和水質穩定五部分,本文簡要報導了絮凝沉淀中聚合氯化鋁(以下簡稱聚鋁)的選取與應用。
1.絮凝劑的選擇
石化污水處理常用硫酸鋁和聚合氯化鋁作為絮凝劑,后者由于預制成多核多羥基水解絡合體,具有較高的電荷與聚合度,故能發揮混凝與絮凝的雙重作用,效果優于前者,但由于制備聚合氯化鋁的原料來源不同,如鋁灰、煤矸石、廢鋁催化劑等,致使聚合氯化鋁的組成與性能差異懸殊。中國科學院環境研究院研制的聚合氯化鋁,采用氫氧化鋁作原料,純度高并嚴格控制堿化度,可望獲得優良的絮凝性能,為了比較,我們先后通過小試和中試,對比了幾種絮凝劑的性能,其中包括四種聚合氯化鋁、硫酸鋁、聚合硫酸鐵和陽離子型聚丙烯酰胺。
實驗室小試采用接觸氧化后的出水作為試驗液,快速攪拌下加入一定量的絮凝劑,2min后加入2mg·l-1陰離子型高分子絮凝劑(對陽離子型聚丙烯酰胺不加入),再慢速攪拌lmin,取清液分析濁度和pH,結果示于圖1和表1。絮凝劑的投加量,鋁鹽以Al計,鐵鹽以Fe計,有機高分子以固含量計(下同)。
表1 澄清液濁度約0.5NTU時絮凝劑的投加量(mg·L-1)
日期(1995年) | 聚鋁 | 聚鋁(南) | 聚合硫酸鐵 | 陽離子型聚丙烯酰胺 | 原水濁度/NTU |
4月6日 | 0.3(0.50) | 2.3(0.50) | 8.4(0.40) | - | 7.0 |
4月12日 | 1.8(0.47) | 2.7(0.50) | 8.4(0.56) | - | 4.2 |
4月13日 | 1.8(0.53) | - | - | - | 5.4 |
4月25日 | 1.8(0.49) | - | 8.4(0.58) | 0.8(0.51) | 3.8 |
注:括號內數字為澄清液濁度,單位NTU。
中試對比試驗在中試設備(圖2)上進行,對生物接觸氧化塔出水連續加絮凝劑和陰離子型高分子絮凝劑,在沉淀槽出口取樣分析,結果列于表2。
表2 中試比較三種絮凝劑的絮凝效果
絮凝劑 | 投加量/mg·L-1 | 出水 | 原水 | 注解 | ||
濁度/NTU | SS/mg·L-1 | 濁度/NTU | SS/mg·L-1 | |||
聚鐵 | 8.4 | 0.58 | 15.5 | 7.4 | 42 |
①數據為7d均值。 ②濁度去除率92.0%。 |
聚鋁 | 1.8 | 0.61 | 11.9 | 11.5 | 28.7 |
①數據為5d均值。 ②濁度去除率94.6%。 |
陽離子型聚丙烯酰胺 | 0.8 | 0.67 | 4.8 | 3.6 | 31.2 |
①數據為2d均值。 ②濁度去除率81.4%。 |
通過小試、中試的對比試驗可知:硫酸鋁絮凝效果雖不錯,只是明顯降低溶液的pH值;聚合硫酸鐵形成的絮體易沉淀,污泥少,但投加量大;陽離子型聚丙烯酰胺用量少,但無論小試還是中試均有一層浮渣不利于沉淀,去濁率也較低;聚合氯化鋁一般絮凝性能好,尤其是聚鋁,出水濁度達到相同水平時,它的投加量僅為聚鐵的1/5,為聚鋁(南)的70%,這樣產生的污泥少,有利于后處理,而且濁度去除率高,對原水pH影響少,因此,選用聚鋁用為石化污水回用處理的絮凝劑。
2.聚鋁在石化污水回用處理中試的應用
絮凝沉淀裝置(圖2)由混合槽、絮凝槽與沉淀槽組成。
生物接觸氧化塔出水以0.5m3·h流量溢流進入混合槽,在空氣攪拌下(氣水比為3),連續投加1.8mg·l-1的聚鋁,停留8min后進入絮凝槽,加入陰離子型高分子2mg·l-1,停留14min后進入沉淀槽,沉淀52min,分析沉淀槽出水水質,結果列于表3(所列數據為17d均值)。
表3 絮凝沉淀前后水質變化
pH | 水溫(℃) | 電導率(μs·cm-1) | 濁度(NTU) | COD(mg·L-1) | SS(mg·L-1) | NH4+-N(mg·L-1) | 總P(mg·L-1) | 油分(mg·L-1) | |
絮沉前 | 7.39 | 21.0 | 1353 | 7.3 | 42.4 | 27.0 | 4.27 | 0.80 | 1.25 |
絮沉后 | 7.50 | 19.4 | 1275 | 0.60 | 27.6 | 11.1 | 2.94 | 0.31 | 1.06 |
去除率/% | 91.8 | 34.9 | 58.9 | 31.1 | 61.3 | 15.2 |
中試運行結果表明:聚鋁是一種理想的絮凝劑,沉淀槽出水濁度均值0.6NTU,除濁率達92%,發揮良好絮凝作用,也印證了小試的結果,對SS、COD、總P也有一定的去除作用。
為了充分發揮聚鋁的作用,在中試設備中考察了一些影響絮凝沉淀的因素,結果如下:
系統采用壓縮空氣作為攪拌動力源,對于空氣攪拌,不象水力或機械攪拌,沒有現成的公式以計算速度梯度與甘布值,僅從絮凝效果來控制絮凝操作,我們的探索表明三點曝氣優于單點曝氣(即僅在混合槽曝氣),出水濁度低(0.58比0.96NTU),且去濁率高(92%比82%),氣水比為6時效果較好。
系統處理生物接觸氧化后污水,為了比較,也處理過沒有經過接觸氧化的污水,結果表明,污水經生物接觸氧化后再絮凝沉淀出水濁度低(0.56NTU),而不經過生化處理的污水絮凝沉淀后出水濁度高(5.6NTU),這是由于生物降解了大量的膠體物質(它是濁度主要貢獻者),微生物代謝產物也發揮了生物絮凝的作用,要發揮聚鋁的作用,絮凝沉淀前的生物處理是重要的處理步驟。
連續操作優于間歇操作,它不受起動的干擾,一般起動后1.5h水質才能穩定。